2024年9月2日至13日,教宗方济各进行了他任内的第45次使徒之旅,走访了东南亚和大洋洲具有较大差异的四个国家: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新加坡。这是方济各迄今为止行程最长的一次使徒之行,距离他上一次于2023年9月22日和23日访问马赛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人们意识到,此次行程之长、所到国家之遥远、热带气候及紧张的日程安排,都可能对教宗的耐力形成严峻考验。所到之处,迎接教宗的都是热烈的欢迎和强烈的教会共融感,他在体力和精神上均表现出充沛的能量,出色地通过了这一考验。对此,只需回顾他与年轻人的会见:教宗常常撇开事先准备好的书面材料而即兴发言,与听众展开直接对话。通过这种方式,迎接教宗的地方教会得以在各自不同的情况中坚定自己的信仰,向伯多禄的继任者表达自己真诚的爱戴。

印度尼西亚:“信仰、友爱及怜悯”

9月2日下午,教宗方济各与随行人员及大约80名记者乘坐意大利航空公司ITA专机离开菲乌米奇诺(Fiumicino)机场,经过大约13个小时的飞行后于次日接近午间时抵达雅加达。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在其2亿757.74万的总人口中,87%是穆斯林,天主教徒占比仅为3%。首都雅加达拥有1,100万人口,这一名称在爪哇语中的意思是“胜利和繁荣”。1513年,来自马六甲,即今天的马来西亚的葡萄牙商人成为第一批抵达雅加达的欧洲人。后来,从1596年起,荷兰人击败了其英国对手并在此定居。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尼宣布独立,雅加达发展为一个大都市,但也面临着许多其他大都市的共同问题:富人区和穷人区之间的巨大反差、高度污染及交通拥堵。

在圣座使馆休息了数小时之后,欢迎教宗的仪式于9月4日上午在总统府举行。共和国总统维多多(Joko Widodo)迎接了教宗方济各,双方在军礼欢迎仪式和代表团介绍之后进行了私人会晤。随后,教宗在总统府会见了政府、民间社会和外交使团。在向总统致意后,他发表了讲话,对印尼人民的相互尊重表示赞赏,正是这种相互尊重使印尼人民团结一致并引以为豪,印尼由数千个岛屿组成,具有文化、种族、语言和宗教多样性的特点。教宗指出,“异中求同”这一国训所表达的智慧是印尼民族最大的财富。这意味着“参与共同历史的意识,在这种历史中,每个人都付出自己的贡献,每个部分面向整体的休戚与共是它的根本” [1]。随后,方济各还谈到了教会对加强宗教间对话的愿望:这是一种需要,是为了加强“一种互相尊重和信赖的氛围,这对于应对共同挑战至关重要,包括打击极端主义和不容忍现象”。此外,教宗强调指出,他此行的座右铭“信仰、友爱及怜悯”非常符合印度尼西亚宪法序言中表达的多元一体、社会正义和神圣祝福的原则。在此背景下,“天主教会为共同利益服务,并希望加强与公共机构及民间社会其他主体的合作”。

正式欢迎仪式结束后,方济各私下会见了在该国的约200名耶稣会士。下午,方济各来到圣母升天主教座堂,该教堂由荷兰耶稣会士迪克曼斯(Antonius Dijkmans)设计,于1901年被祝圣。在此,教宗会见了主教、司铎、执事、男女奉献生活者、修生和要理教员。在听取主教会议主席的致辞和几位见证发言之后,教宗开始讲话。他请刚刚结束发言的要理教员在自己身边停留片刻,向他们表示了感谢,并强调了他们的作用:“要理教员‘身居前沿’,是教会的力量”,他肯定道。随后,他回顾了“信仰、友爱及怜悯”的座右铭,并逐一阐述了这三个词。关于“信仰”,他要求大家以感恩的目光看待“令人惊叹的印度尼西亚领土”及其“富饶的自然财富”:“要以子女谦卑的眼睛看待这一切,这有助于我们相信并认识到我们的卑微和被爱,也有助于培养感恩之情和责任感”。谈到第二个词“友爱”,方济各认为这是“印度尼西亚教会传统中的一个宝贵价值,体现在她以开放的态度在文化、民族、社会和宗教层面与组成她和围绕她的各种现实相联系”。在这方面,他特别重申,传播福音并不意味着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他人或与他人的信仰对立,“它并不意味着改宗,而是奉献和分享与基督相遇的喜乐,常对每个人怀着极大的尊重和友情”。关于第三个词“怜悯”,教宗解释说,它意味着“痛苦和忍耐,感同身受地与处于痛苦中的人在一起,拥抱他们,陪伴他们。不仅如此,它还意味着拥抱他们对救赎和正义的梦想和渴望”。

主教座堂会见结束后,教宗被迎进了毗邻的青年之家(Graha Pemuda)。该青年之家最初作为青年培训中心而创建于1914年,这也是它至今仍在履行的使命。在那里,他会见了相遇学校(Scholas Occurrentes)领导人及相遇学校拍摄项目(Scholas Aldeas)的参与者。在教宗返回圣座使馆时,沿途迎候他的有数千人,这是教宗此行中第一次被不失良机的“群众夹道欢迎”。

次日,即9月5日,方济各首先参加了在伊斯蒂克拉尔(Istiqlal)清真寺举行的宗教间会议。该清真寺于1978年落成,是东南亚最大的清真寺,可容纳多达12万人。清真寺建筑群恰好座落在天主教主教座堂的对面,这彰显了所有宗教在这片土地上和平、和谐共处的愿望。这两座建筑被一条道路隔开,它们现在由一条名为“友谊隧道”的地下通道连接,该隧道建于2021年,目的是为两座建筑物之间的通行提供方便,促进宗教共存。大伊玛目纳萨鲁丁·奥马尔(Nasaruddin Umar)在清真寺外迎接了教宗,并陪同他来到“友谊隧道”入口处。随后,他们前往大帐篷,在那里与其他宗教领袖一同举行了宗教间会议。在一个传统的穆斯林舞蹈之后,继续进行的是吟唱一段《古兰经》和诵读一段《福音书》。大伊玛目继而向教宗致意,并接着举行了《2024年伊斯提克拉尔联合宣言》(Joint Declaration of Istiqlal)的宣读和签署仪式。方济各随后发表了讲话。作为相互尊重和对话的典范,他回顾了伊斯提克拉尔清真寺是由一位基督教建筑师设计的这一事实,并称“友谊隧道”是一个“雄辩的标志”,它表明了“在相互尊重和相互关爱的基础上建立开放的社会,以孤立僵化、原教旨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可能性。基于这一“雄辩的标志”的形象,教宗请我们始终深入观察,因为“通过把握我们生命深处流淌的东西,我们内心深处对充实的渴望,我们会发现所有人都是兄弟,都是朝圣者,都在跟随神前行,这超越了我们之间的差异”。通过深入观察,可以进入对友谊、关怀和互惠关系的关护,“这使我们能够共同努力[…]捍卫人类尊严,消除贫困,促进和平”。最后,方济各要求印尼人民不要失去和谐的天赋,要将它传递给更年轻的人,而不要坠入“原教旨主义和暴力的诱惑”。会晤期间,教宗和大伊玛目多次相互交换了友好的表示,我们可以想象,这不仅是为了强调个人关系的质量,也为了表达抵制一切原教旨主义和激进主义的愿望。

当天上午,教宗前往印度尼西亚主教团所在地,在那里私下会见了一些得到教会各慈善组织帮助的病人、残疾人和贫困者。下午,感恩祭在格罗拉蓬卡诺(Gelora Bung Karno)体育场举行。现场冥想和宁静的气氛令人感动,到场的信友约达六万名,此外,通过安装在毗邻体育场的大屏幕参加了感恩祭的还有另外四万多名信友。教宗方济各在讲道中鼓励人们“在世界的海洋中撒下福音的网”,敢于冒着风险去传播耶稣教导我们并率先实践的爱。他反复指出:“要不停地划向深处,不停地梦想和重新建设和平文明!你们要永远敢于梦想兄弟情谊,这是你们之间的真正财富”。庆典结束时,众人接受了教宗“发出声音”的邀请,在向方济各道别时大声地表达了他们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巴布亚新几内亚:“祈祷”

9月6日,教宗方济各乘坐印尼鹰(Garuda)航空公司的专机离开雅加达,在约6个小时的飞行之后于傍晚时分降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Port Moresby)。在经澳大利亚管理后,这片领土于1975年宣布独立。该国是英联邦(Commonwealth)成员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以英国统治者为国家元首。其面积为462 840平方公里,人口为824.1万。该国新教徒占总人口的64%,天主教徒占31%。

教宗抵达后,欢迎仪式于机场举行。次日上午,方济各在政府大楼(Government House)对总督鲍勃·达达埃爵士(Sir Bob Bofeng Dadae)进行了礼节性拜会。当天上午,教宗在亚太经合组织大楼(APEC Haus)与当局、公民社会及外交使团举行了会晤,来自太平洋地区几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也出席了会议。在总督致欢迎辞后,教宗发表了讲话,并表示自己深为这个拥有数百个岛屿、800多种语言的群岛国家非凡的文化和人文多样性所吸引。随后,他回顾了该国丰富的陆地和海洋资源,并补充说:“这些是天主赐给整个社会的物产,即使需要更广泛的能力和大型国际公司的参与才能得以开发,但在分配收益和雇用员工时,也应适当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以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这一呼吁涉及到“实现可持续和公平的发展,促进所有人的福祉”。接着,在特别关注该国社会环境的同时,教宗谈到了“部落暴力,它们造成了许多受害者,使人民生活不得安宁,并且阻碍发展”。因此,他呼吁“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感,以阻止暴力的升级”。关于布干维尔(Bougainville)岛的地位(status),教宗希望“避免重新点燃历史久远的紧张局势”。方济各还毫不迟疑地提到了“灵性价值”,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尘世城市和所有世俗现实的建设”。在这方面,教宗回顾说,他此行的座右铭“一语破的,那就是:祈祷”,教宗指出,“祈祷的人民拥有未来,他们从天上汲取力量和希望”。在结束讲话时,教宗重申,福音是为所有人民服务的,“它可以自由地丰富每一种文化,并使天国在世界上发展壮大。福音要本土化,文化要得到福传”:这是教宗在其使徒旅程的不同站点多次重申的一句话。

9月7日下午,方济各前往明爱技术中学(Caritas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在那里会见了卡兰服务机构(Callan Services)的儿童:该机构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为残障儿童和成人提供服务的最大机构。此外,他还会见了街头事工(Street Ministry)的儿童,该机构由莫尔兹比港总教区设立,旨在为流落街头的儿童提供教育、基本必需品以及其它方面的帮助。随后,教宗在慈幼会进教之佑圣母朝圣地会见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的主教、司铎、执事、男女奉献生活者、修生及要理教员。方济各在听取了几位见证发言后发表了讲话,他谈到了基督徒和传教士旅程的三个方面:“勇于起程、临在之美,以及切望成长”。他谈到起程和再启程的重要性,即使开始并不容易,或者第一次尝试遭受挫败,也要毫无畏惧,意识到上主始终陪伴着我们,“在我们内施展作为并与我们同行”,我们是祂的器皿。教宗还建议与会者关注国家的边缘地区,即:“属于城市人口中最贫困阶层的人,例如那些生活在最偏远和被遗弃地区的人,那里有时缺乏生活必需品”。此外,他还要求:“请不要忘记:亲近,亲近!你们知道,最美的三种态度是亲近、同情和怜悯”。换句话说,临在之美体现于“我们每天努力一起成长的忠诚和爱之中”。

9月8日上午,教宗在约翰·吉斯爵士体育场(Sir John Guise Stadium)主持了弥撒,参礼的信众约为23 000名。传统服装和歌曲点缀了礼仪,为其增添了色彩和活力。在乐器的节奏伴随着入场队伍以及祝圣仪式中参礼者被邀请领受和敬拜的时刻,这些服装和歌曲更是烘托了活动的庄严性。方济各在讲道中讲解了《马尔谷福音》中聋哑者的故事(参阅谷7:31-37)。他解释了天主如何以耶稣的亲近回应聋哑者的疏远,要求每个人向天主、向兄弟姐妹和福音敞开心扉,不让任何人对救恩喜讯充耳不闻,并因此而传唱天主的圣爱。弥撒礼成后,方济各在诵念《三钟经》时希望以这些话为和平祈祷:“从这片蒙造物主所祝福的土地,我愿与你们一起呼求至圣圣母玛利亚的转祷,为所有民族恳求和平之恩。我尤其为亚洲、大洋洲与太平洋这个世界上辽阔的地区祈求和平。和平,愿各国享有和平,也愿受造界得到和平。要向加强军备和过度开发共同家园说不!向各民族与各文化的相遇说是,向人与万物的和谐说是!”。

下午,教宗乘坐澳大利亚当局提供的一架C-130型军用飞机飞往瓦尼莫(Vanimo),这是一个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北海岸、拥有11000名居民的小镇。当地经济主要以木材产业为主。该地区还以风景如画的海滩、珊瑚礁、红树林以及当地部落的文化和传统而著称。该地区有一个来自阿根廷的传教士团体。人们在主教座堂前的场地上兴高采烈地迎接了教宗的到来。在讲话中,方济各谈到了“这片壮美的土地,这里有种类繁多的植物和鸟类,令人在色彩、声音和气味面前惊叹不已,大自然迸发出勃勃生机的壮观景象,让人联想到伊甸园的景象!”。教宗强调,这是一个值得珍惜的富饶之地,也是一个与天主和弟兄姊妹和谐共处的召唤,他鼓励基督徒以“爱的教会的临在”来点缀这片“乐土”。方济各随后前往巴罗(Baro)的圣三人文学校(Holy Trinity Humanistic School),在那里与传教士们进行了私下会晤。

第二天,9月9日,教宗在约翰·吉斯爵士体育场会见了巴布亚青年。欢迎他的是迎宾歌舞和许多年轻人,他们自豪地身着传统服装。方济各听取了三位青年的见证词,然后发表讲话。他以一种总结的口气谈到了自己的访问,并表示说:“我很高兴在你们的国家度过这些天,大海、高山和热带森林在这里共生;但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居住着许多青年的年轻国家”。随后,通过与在场者的频繁对话,教宗强调了相互关爱的重要性,提醒他们所有人都可能跌倒,但重要的是重新站起来并帮助其他人站起来。在亲自告别了衣着传统服装的青年团体之后,教宗前往国际机场,向当局道别,并乘坐当地纽吉尼航空公司(Air Niugini)的一架专机前往帝力。

东帝汶:“愿你的信仰成为你的文化!”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飞行,教宗方济各及其随行人员和记者团乘坐的飞机于9月9日傍晚在东帝汶首都帝力机场降落。自16世纪初以来,帝汶岛便已为葡萄牙航海家和商人所知,这些人被当地珍贵的檀香木所吸引。从17世纪末开始,这里出现了一个更为稳定的定居点标记:葡萄牙王室开始在当地任命总督,这些总督从属于印度果阿的葡萄牙当局。葡萄牙对该领土的管理一直持续到1975年,当时的内部冲突和单方面宣布独立成为印度尼西亚入侵并暴力占领该领土的机会,印尼随后宣布东帝汶为其第27个省份:这一情况从未得到葡萄牙和联合国的承认。帝汶的坚决抵抗、外交行动、国际压力和教会的支持,再加上媒体的作用,促使印度尼西亚于1999年同意举行全民公决。同年8月30日,东帝汶人民以压倒性多数投票赞成独立,该国遂由联合国接管,直至于2002年5月20日宣布独立并得到正式承认。东帝汶拥有149.9万居民,其中98%为天主教徒。

教宗方济各在帝力机场受到共和国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José Ramos-Horta)及总理夏纳纳·古斯芒(Xanana Gusmão)的迎接。随后,在前往大使馆的沿途上,他一如既往地受到成千上万人的欢迎,许多青年和儿童爬到树上和高处向他致意。这些举动给方济各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多次提到东帝汶人民的笑容和那里的青年。9月9日下午,欢迎仪式、对共和国总统的礼节性访问以及与当局、民间社会和外交使团的会晤在总统府举行。在199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拉莫斯·奥尔塔总统致欢迎辞后,教宗发表了讲话。讲话中,他不止一次地脱稿,在书面讲稿中加入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流露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首先,关于“让你的信仰成为你的文化”这一座右铭,方济各提醒说,信仰的本土化和文化的福音化是基督徒生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接着,他回顾了东帝汶的近代史,从1975年到2002年,东帝汶“经历了艰难的岁月及其最巨大的考验”。在克服了这些年的苦难之后,该国找到了“一条和平与开放的道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希望成为发展和改善生活条件的阶段”。为实现这些目标,教宗继续道,在信德中扎根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圣若望保禄二世在1989年访问东帝汶时已对信德之根有所强调。对此,方济各于今的解释是,东帝汶人民是一个经历过苦难却懂得如何“在苦难中保持智慧”的民族。在这方面,教宗回顾并赞扬了“与印度尼西亚兄弟全面和解”的承诺,“这种态度最初和最纯粹的源泉可以追溯到福音教导”,此外,“也需要某种记忆的净化,这样才能治愈创伤,以和解消除仇恨,以合作消除对抗”。

方济各对东帝汶决定将《人类兄弟情谊宣言》作为国家文件正式纳入学校课程表示感谢,该宣言由他于2019年2月4日在阿布扎比与阿资哈尔大伊玛目共同签署。另一方面,教宗并未忘却该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移民问题和许多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随后,他谈到现有的社会瘟疫:年轻人酗酒、暴力青年团伙的建立以及许多少年儿童的尊严受到侵犯。在这方面,他表示:“我们所有人都受召采取负责任的行动,以防止各种侵害行为,确保我们的孩子安宁成长”。

最后,教宗谈到东帝汶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该国人民,为此,他要求:“你们要关护人民,热爱你们的人民,促进人民的成长!这个国家的人民令人感动。在我抵达后的这几个小时中,可以看到人民如何表达自己,你们的人民是带着尊严和喜悦表达自己的。这里的人民是欢快的[…]年轻的[…],因为实际上大约65%的东帝汶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所以首先要投资的领域是教育”。最后,他再次重申了几乎成为他整个使徒之旅主旋律的这些话:“你们要让儿童与祖父母在一起!儿童与祖父母的相遇激发智慧”。

9月10日,教宗在东帝汶的第二天的首项活动是探望“心灵姐妹”(Irmãs Alma)学校的残障儿童。教宗方济各会见了这些让别人照顾的儿童,并邀请所有人像他们一样,让自己得到天主的照顾。随后,他来到1988年落成的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在那里会见了主教、司铎、执事、男女奉献生活者、修生和要理教员。在听取了主教团主席的欢迎辞以及一位修女、一位神父和一位要理教员的见证后,教宗发表了他的感想。他首先对东帝汶现有的许多年轻圣召表示感谢,并随后重点讲述了《若望福音》中耶稣前往拉匝禄、玛尔大和玛利亚家中的经文(参见若12:1-11),以及玛利亚用纯「拿尔多」香液敷抹耶稣的脚、使整个屋子都充满这种香气的举动。由此,方济各指出,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所接受的恩典,同时知道“这香液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是用来涂抹基督的脚,用以宣讲福音和服务贫困者”,并警惕“世俗精神”的诱惑。最后,教宗告诫说:“即使是植根于悠久基督信仰历史的贵国,今天也需要福传的新动力,好传给每个人福音的馨香:一种历尽多年战争苦难之后的和解与和平的馨香;一种致力于帮助贫困者重新站起来、唤起人们对恢复国家经济和社会财富的怜悯的馨香;一种抵抗腐败的正义的馨香”。

上午晚些时候,方济各会见了生活在东帝汶的耶稣会会士们,其中包括103岁的葡萄牙传教士若昂·费尔盖拉斯(João Felgueiras)神父。当日下午,教宗举行了访问期间最令人翘首以盼的活动:约60万信众参加了感恩祭,无边无际的人群挤满了距帝力8公里之遥的塔西托卢(Taci Tolu)广场。由于统计数字的不确定性,有人称该国的半数人口来到了广场及其周遭。需要提及的是,圣若望·保禄二世曾于1989年10月12日在同一地点举行了弥撒,当时该国仍处于印度尼西亚占领之下。

在讲道中,方济各的出发点是《依撒意亚书》中的一句话:“有一婴孩为我们诞生了,有一个儿子赐给了我们”(依9:5)。他回顾说:“天主成为一个婴孩。这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惊奇和感动,也是为了让我们向天父的爱敞开心扉,这样我们让自己被祂塑造,从而治愈我们的伤口,调和我们的分歧,让我们的生活有序”。随后,他谈到了东帝汶的美丽,一种许多儿童和青年所展现出的美:“在每一个角落,你都能感受到生命的脉动和勃勃生机。这是一份礼物,一份巨大的恩典[…],它不断地更新我们的能量和生命”。此外,教宗解释说,我们也必须在天主和彼此面前变得渺小,因为这种态度会让我们向天主的行动开放。教宗以圣母玛利亚为楷模,说她深知天主的标准,因此“选择一生卑微渺小,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小,她服务、祈祷,为了给耶稣让位而退居幕后,即使是在要她付出很大代价的时候”。

在最后的祝福之前,方济各再次脱稿向参礼者致辞,就好像是一边向东帝汶人道别一边对他们作出最后的叮嘱。他重申,东帝汶之最佳是它的人民:“我无法忘记路旁的人们和他们的小孩。你们有那么多婴孩!人民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孩子的笑容,而教会孩子们微笑的人民是有前途的人民”。然后,他建议要小心鳄鱼,因为鳄鱼会对这个国家的一些海滩和河流造成危险,他还警告说:“你们要提防那些想改变你们的文化和历史的鳄鱼,要保持信德”。

次日,9月11日,教宗方济各在启程前往新加坡之前于帝力会议中心(Centro de Convenções de Díli)再次会见了青年。在活跃的对话中,他重申了保持微笑的重要性,邀请他们心怀远大理想、致力于和解、关爱儿童和老人。会见结束后,教宗前往机场,在那里与当局进行了道别并搭乘帝力航空公司(Aero Dili)专机赶赴新加坡。

新加坡:“团结与希望”

经过约四个小时的飞行,教宗方济各乘坐的专机于当天下午降落在新加坡机场。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由一个主岛(新加坡岛)和六十多个小岛组成,人口592万,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主要民族为华人(74%)、马来人(13.5%)和印度人(9%)。佛教是该国最普遍的宗教,其信徒约占人口的33%,天主教徒占3.5%。新加坡位于远东海上航线的十字路口,这一地理位置促进了该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和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成为加入英联邦的共和国。在机场受到正式欢迎后,教宗及其随行人员前往圣方济各·沙勿略退省中心,这是他在新加坡访问期间的下榻寓所。9月11日当天下午晚些时候,方济各会见了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工作的耶稣会士团体。

9月12日上午,欢迎仪式在国会大厦举行,在仪仗队迎候、奏国歌和签署贵宾簿之后,教宗获赠了一株新品种胡姬花:这是兰花命名仪式(Orchid Naming Ceremony),以籍此向贵宾表示敬意,此举是为了表达友谊,旨在促进新加坡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接着,在国会大厦礼节性拜访了共和国总统尚达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之后,方济各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大学文化中心与当局、民间社会和外交使团举行了会谈。共和国总统向教宗致意,教宗随后发表讲话。他首先对这个作为“重要商业十字路口和不同民族交汇处”的城市国家的欢迎致谢,然后回顾了新加坡的历史。他指出,新加坡拥有一个“成长和韧性的历史”,以“符合当地特色”的决策和规划使这座城市达到了高水平的发展。方济各回顾说,新加坡在经济繁荣的同时“致力于建设一个崇尚社会正义和共同福祉的社会”,特别是在住房、教育和医疗保健领域。然而,教宗进一步指出, “实用主义和任人唯贤总有可能带来意外的后果,使那些处于社会边缘的人被排除在进步的福祉之外”。随后,方济各谈到支持最弱者的现有政策并对其加以鼓励,他呼吁“特别关注贫困者、年长者[…],也要保护移民工人的尊严”。

教宗在谈到新加坡的多元种族、文化及宗教和谐共存时重申,这种和谐以及相互关心、合作、对话和在法律范围内表达信仰的自由,这一切“是新加坡成功和稳定的决定性条件”。至于天主教团体,它们“走在慈善事业的前列,为人道主义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促进宗教间对话和不同信仰团体之间的合作。新加坡“也在国际秩序中发挥着特殊作用”,为此,教宗鼓励当局“继续为人类的团结和友爱,为所有人的共同福祉而努力”。他还强调了新加坡在可持续发展和保护造物方面的创新努力。最后,他在结束讲话时谈到了和谐、责任感以及友爱和包容精神,教宗说:“我鼓励你们相信天主的应许和祂对所有人的父爱,继续走这条道路”。

9月12日下午,教宗在新加坡国家体育场举行感恩祭,参礼的信友约有55000名。在讲道中,教宗方济各首先谈到新加坡城市的美丽及其“宏伟建筑”,其中包括国家体育场本身。他回顾说,“这些建筑的背后不乏财力、技术和工程,但也有爱:‘爱德才能立人’(格前8:1)”。因此,“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美好的事物存在并得以传承,那只是因为在无穷无尽的各种情况下,爱战胜了恨,团结战胜了冷漠,慷慨战胜了自私。如果没有这一切,这里也不会有人能够发展出如此壮大的大都市,建筑师不会搞设计,工人不会去干活,也不会取得任何成就”。于此,方济各邀请参礼者去发现城市建设中许多爱的故事,他总结道:“没有爱,我们什么都不是”。这种爱是天主之爱的体现,它引导我们拥抱“我们每天在路上遇到的兄弟姐妹”。他们是“天主眼中最美丽的建筑、最珍贵的财富、最有收益的投资”。在结束讲道时,教宗提到两个反映天主之爱的鲜活形象:圣母玛利亚和圣方济各·沙勿略。特别是后者,因为他“多次来到这片土地上”,也正是他在从东方写给圣依纳爵及其最初同伴的一封信函中表达了这样的愿望:他想到当时所有的大学里去,“像疯子一样到处呼喊”,号召年轻学生成为传教士,直到他们回应:“主啊,我在这里;你要我做什么?”(1544年1月写于科钦的信函)。教宗也向参礼者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他呼吁所有人“倾听并随时准备回应爱与正义的召唤,时至今日,这仍是来自天主无限仁爱的邀请”。

次日,即9月13日,是访问新加坡和整个使徒之行的最后一天。在与主教、司铎和修会人士进行私下会晤后,教宗方济各离开了圣方济各沙勿略退省中心,前往圣德肋撒之家(St. Theresa’s Home)会见长者和病患。随后,他在公教初级学院(Catholic Junior College)与青年进行了跨宗教交谈。在听取了一位印度教青年、一位锡克教青年妇女和一位天主教青年妇女的见证词后,教宗发表了讲话,其中主要是他的即席发言以及与台上一些青年的对话。如同此行中其他与年轻人的会谈,教宗鼓励他们要敢于冒险,走出去,不要害怕。随后,教宗对他们致力于跨宗教对话表示了极大赞赏。

与青年的会见结束后,方济各抵达新加坡机场,向当局人士道别。9月13日傍晚,方济各乘坐新加坡航空公司专机,经过12个半小时的航程后降落在菲乌米奇诺机场,从而结束了他的第45次使徒之旅。

* * *

在行程的各个阶段,教宗都认识到欢迎他的群众的特点,并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他的赞赏和感激之情。“团结与希望”是访问新加坡的座右铭,但我们也可以将此视为整个行程的总结。事实上,在教宗所访问的四个国家中,我们都目睹并感受到了围绕伯多禄继承人的团结。作为伯多禄的继承者,教宗方济各能够并希望给与鼓励和祝福,即使他体贴入微地提到了每个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同样,我们也目睹并感触到了年轻教会的希望,这些教会植根于祈祷,致力于对最穷困者的帮助,并向所有人开放。我们无法不为见证了如此丰富的人文和灵性体验而感恩。

  1. 教宗方济各在使徒之旅中的所有演讲可见www.vatican.va/content/francesco/it/travels/2024/outside/documents/in
    donesia-papuanuovaguinea-timorest-singapore-2024.html